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社会>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河南确山:一个集镇的沧桑巨变

时间:2018-09-25 09:59:17|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点击量:60531

 从故乡扫墓回到美国,已经时隔数月,华人王金运仍然见人就喋喋不休地介绍,他的家乡这么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令人震撼了。

他的家乡位于革命老区河南省确山县东隅,这里原本是一个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人多地少的贫困乡村。

清明返乡,那飘荡着油菜花的芳香,那隐约传来的碧绿麦苗拔节展叶的浅吟低唱,那熟悉、动人的乡音让他眷恋。但,雨中站在河南省确山县新安店镇八四集的酒楼上的那一刻,望着久别的故乡八四集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雨雾中高低错落有致、时隐时现的楼台亭阁,还有游龙般穿梭的各类车辆以及花伞下悠闲的人们……他流泪了,连声说:“真想不到,想不到啊,三十多年,这是一个奇迹,奇迹啊!”

他永远不会忘记,四十年前,他在这里上小学、初中。“泥巴凳子泥巴台,上边趴几个泥巴孩。”下了晚自习,点上煤油灯,不敢出门,天黑,怕鬼!

他永远不会忘记,三十年前,他留学美国第一次回来,刚刚兴起的八四集,晴天满天土,雨天满地泥,几个卖菜的,一个卤肉摊,高高低低的叫卖声嘶哑而苍凉!

他更不会忘记,当他拿到美国绿卡受聘为大学教授时,每当听到同胞们兴高采烈地谈起各自家乡巨变时,他悄然无语,夜里悄悄而又急切地打电话问哥哥:“咱家乡的路通车了吗?”

雨,仍在大一阵小一阵地下,黄昏好像来得特别早,忽然一下子满街的路灯亮了,满街的霓虹,满街的窗口像一双双明媚的眼睛,向这位大洋彼岸的游子展现出别样的青春靓丽。他本打算连夜赶回县城的,可眼前的一切把他迷住了,决定住下来,像依偎在久别的母亲身边似的,想仔细听听母亲的故事……

偏僻中的苍凉故事

说起八四集的沿革,还应从一首歌谣讲起:“老鹰坡,茅草窝,十年九涝灾害多,白天兔子满地窜,夜晚到处是鬼火……”

这里,原名是老鹰坡。由于地处驻马店、信阳、确山、正阳两市三县交界处,解放前是个“三不管,出土匪”的地方。解放初,正是由于这里偏僻、荒凉,豫南监狱的“五三劳改场”在这里建立了“二分场”,盖起了几排红瓦房,四周挖了一圈十米宽的深沟,关押着一百多名重刑犯人,虽然聚了一些人气,但使这片荒凉的地方又平添了一层神秘与恐怖。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几辆解放牌卡车闪着淡黄的灯光,连夜拉走了一百多名重刑犯,第二天又运回了几十匹军马,二分场又成了养马场,并建起一座孤伶而灰白的粮库,十二名吃“商品粮”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这里饲养军马,收购公粮并救济灾民,使这片茫茫荒野,有了一丁点儿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商业讯息。

偏僻、闭塞、荒漠的二分场真正开始聚人气、蓄财气,应该始于1975年2月1日。当时为了便于“无产阶级专政”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经地区和县革命委员会决定,调整公社体制,缩小行政管理单位,于是由原来的新安店公社一分为三,分别划为新安店、李新店、顺山店三个公社。公社选址在二分场,这个“鬼不下蛋”的地方。由于这里没路、没电、没办公室、没人烟,县革委连续开了几次动员会,以“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口号,鼓舞一批老中青三结合的革命干部纷纷步行来到新成立的顺山店公社。修茸原建的办公室,改造过去的旧马棚和犯人监舍,一挂鞭炮,响亮地崩出了“顺山店公社革命委员会”的牌子。县革委特批一台八匹的柴油发动机,在“嗒嗒嗒”的机器轰响中,顺山店二分场原来那夜夜闪闪的“鬼火”(磷火),一下子变成了一窗窗昏黄的灯光。随后,县委商业、供销、食品、粮食、邮政、卫生等十大局委一声令,在这里建起了粮管所、储蓄所、食品站、供销社、兽医站等“七所八站”。公社革委为鼓舞土气,放飞梦想,在对各堵破旧的外墙面进行了白灰粉刷,在醒目的墙体上,用鲜红的广告色写上彤红的大字。东边墙上是: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西边墙上为:顺山店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从此,这个无人问津的鬼地方有了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艰难中的探索前行

现在,谈起八四集,勤劳朴实而善于满足的当地人民无不自豪地说:这是咱们的小香港!其实,他们大多没去过香港,仅仅是从那三横四纵的宽广街道,临街拔地而起的数百幢高楼,纵横交错的繁华小巷,还有那几十家酒楼旅馆和那彻夜通明的小吃夜市而臆想的。

变化的背后,会淌出一串串的血与汗的故事,在众人的口碑中,还有几个让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名字和与他们业绩相连的顺口溜:“陈贺宾修路,王广瑞兴集,马锡安、范广东唱戏,李学超、刘凤鸣鼓励群众做生意……”

这是六任公社(乡)党委书记,写就了顺山店公社八四集的成长史!

1975年至1978年,第一任公社党委书记陈贺宾,面对顺山店公社“弯弯曲曲尽是沟,没有一条直线路”的现状,率先提出“要富先修路”,带领群众苦干三年,修成了以二分场公社所在地为中心,贯穿全公社11个大队的大“十”字路。虽然是土渣路,却被群众高兴地称之为“大马路”。1978年王广瑞履新公社党委书记,承接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大胆提出了“要发财做买卖”,在那个春天刚至,乍暧还寒的年代,这位从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走来的老革命能发出这样的号召,需要的是政治胆略和大无畏的精神,他亲率规划人员在供销社、食品站、卫生院门前,规划了一条商业主干道,允许小商贩在道路两旁小买小卖,兴起了小集市的雏形。马西安、范广东先后接任党委书记,正赶上第一轮改革的大潮涌动,为活市兴集,集聚人气,1984年,力排众议,把二分场更名为“八四集”,并于每年的春闲秋后,请来两台大戏,连唱七天,每天不仅集聚七八千人,而且还招来了东西南北二十里以内的商贩前来抢摊占铺盖门店,做起了五金百货、日杂水果、小吃餐饮各类生意,从此兴起了农历逢单开市的八四集。李学超、刘凤鸣任乡党委书记后,计划经济渐渐淡化,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蓬勃兴起,两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以前瞻的眼光开始谋划八四集的“大格局”,提出了“政府主导建市场,群众主体做生意,盘活土地谋发展,筑巢引凤建集镇”的发展思路,制定乡政府力所能及的优惠政策,鼓动群众来八四集兴屋居住,开门店做生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巨大引力,使顺山店八四集街道、住宅楼、商铺门店、服务餐饮如雨后春笋,蓬勃飙升,形成了商业街区、住宅社区、学校园区,卫生养老服务区、休闲娱乐文化区等五大功能区,路在伸、楼在长、生意在红火,笑声歌声读书声在飘扬,昔日茅草丛生的老鹰坡成长为乡间繁华小集镇。

政策的推力是无形的、巨大的。正当顺山店八四集风声水涨、蓬勃发展之际,2006年,全国乡镇机构改革,把乡镇总人口不足三万人的乡一律合并,刚刚度过三十岁生日的顺山店乡,又重新合并到新安店镇。一瞬间,顺山店八四集沸腾了。众所周知,乡政府所在地的搬迁将意味着整个地域经济包括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等全方位转移,这将决定着一个刚刚兴起的八四集的前途与命运。

刚刚归属新安店镇的八四集何去何从?一度间徘徊在是继续发展还是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十字路口。此时,确山县委县政府站高望远,英明决策,乡政府可以撤走,管理职能不能弱化,发展不能停步,把八四集划为居委会,行使村级村委会的职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先后任县长、县委书记的路耕,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地说:“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群众的致富行为,相信群众的自治能力,让八四集在扶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曾经阴霾弥漫的八四集,顿时云开雾散,生机四溢。这更加坚定一个真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跃进中的梦想飞扬

远在大洋彼岸的王金运教授清明节还乡扫墓,因为八四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这个西洋游子流连忘返,他把家乡的巨变称之为“世界罕见”。踏着雨雾,迎着暮色,又向着晨曦,走遍了这个曾经荒凉“野兔乱窜、鬼火明灭”之地,看到京广高速从西而过,省道县道横穿东西南北,体会到乡音浓浓的各家旅馆酒店热情相邀,更感到夜幕降临中满街五光十色的闪烁霓虹灯里飘荡的笑声歌声里,充满着家乡父老乡亲乃至祖国人民的自豪和自信。他情不自禁地打开笔记本电脑,记下这样一组数字:1978年,顺山店乡政府所在地二分场,公社机关社直机关共有十八个,总人口126人,现在已经发展到自发涌来的农民1136户、4846人;原来的破旧瓦房96间,七所八站新建112间,现在已有各类楼房986幢;以建筑建材、日用百货、五金电料、餐饮服务等注册商户二百多户!其中投资超百万的大型超市四个;过去只有一个机关一条街,现在是形成了纵横八条街、东西延绵五公里、南北拓展三公里,并具有商品交易、餐饮娱乐、卫生养老、文化休闲、优雅人居等五大功能区。他虽然对乡亲们不无自豪地称谓“豫南明珠”、“我们的小香港”不加可否,但却一连串地说“想不到,这种变化谁也想不到!”

这种做梦也想不到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及四十年来铺天盖地的好政策。1978年,当公社革委决定在供销社门前平一片场子,让周边的群众来卖菜时,沉睡了几十年也压抑了几十年的顺山店群众一下子惊醒了,挎蓝的、挑担的,用一块破布包着几个鸡蛋的,还有怀里抱个老母鸡的,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练起了地摊,不仅没人撵、没有罚,还规定五年不收任何费,并建设了戴楼小学、顺山店初中来聚集人气,同时规定,愿意来二分场安家的,给予批宅基地、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一个好政策,迎来八方客,方圆几十里内的明港镇、杨店镇、新安店镇、留庄镇、双河镇甚至确山县城的商户前来做生意。没有路,好政策有一连串:开始是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随后是政府拿大头,剩下的群众“一事一议”,再后来干脆政府全包底,从乡乡通、村村通一直修到组组通,水电路户户通!一条路一带富。现在的八四集,沿着集中心大十字架大道东西南北延伸,东西商铺住宅楼店已经延伸五公里,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商住长廊!

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易经》中乾卦的重要爻辞。朴实憨厚的顺山店人民虽不太懂得八卦,但有着自己包容、诚信的本性。八四集兴集初期,也许是开始进入到这荒凉偏僻之地感到比较孤单,他们就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前来,后来发展到“来者都是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只要来这里居住,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弟兄好姐妹;八四集正式命名之后,这里开始热闹起来,县公社(乡)政府加大投入,几条主干道硬化了,电通了,水通了,每月逢农历单日开集了,人气蓬勃兴旺了。第一个从新安店镇来开食堂的孙留率先建起了“顺新大酒店”,生意红红火火,十来年光景,带动了60多家宾馆酒店。创业有成的陈氏兄弟,满怀汇报家乡的情愫,把艰苦创业获得的第一桶金奉献家乡,先后在顺山店八四集投资兴建了清华苑高档住宅小区、休闲别墅群、大众消费的豪华超市、潇洒烧烤城;带动诸多明智之士来这里投资兴业,建起了10多家高规格超市、十多家KTV歌厅、酒吧等,撑起了顺山店八四集的一片艳阳天。现在,更名为新安店镇的八四集,已被公认为豫南乡村集镇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有些文化底蕴的人夸张说这里是豫南明珠“小明港”(历史悠久,成为河运货物集散地的信阳市明港镇有小香港之称),诚实憨厚的当地人用当地流传几十年的土话说,八四集是“多少通吃的母猪集”。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只靠血汗来。八四集几经风雨一路走来,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政策好、地广阔、人诚实、环境优。”这是无可置疑的。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一切优势资源向县城以上城市涌动的时候,勤劳朴实的当地人怀着“咱不想发大财,建好家乡就不赖”的朴实感情,开始在这里艰苦地打拼;当许许多多抓住所谓的机遇一夜暴富的人,通过投机捞得第一桶金后,纷纷涌往大中城市置业创业之时,当地人却由于恋家思乡,在早晚叶落归根的朴素思想支配下,把在外苦苦打拼挣得的钱投入到家乡八四集的建设上;就是走得再远,事业有成的当地人,也不忘在这里买一套房子,想着年老的时候回家过清闲宁静的日子。

十六岁就从当地丁楼村走出开始做肉制品生意,现在已是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河南尚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根锋,回到三十多年前他曾挎着竹篮卖牛肉的八四集,看到梦中也想不到的巨大变化,他的话实在而又耐人寻味:“咱确山人都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吃苦耐劳,艰苦地干,没有干不成的事!”

一句简短的话语,实实在在,诠释了确山县新安店镇八四集变迁的历史。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252-220090-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庄皓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杰美葡萄庄园打造亲子教育基地 让孩子体验农作的乐趣
  • 下一篇:中欧班列(中豫号)添“新客” 河南首次始发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