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外宣>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时间:2023-11-28 11:04:15|来源:河南日报|点击量:3085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王歌 李岚

嵩县的白云山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这里因山石雄奇、白云缭绕而闻名于世。

去过的人都知道,白云山下有个被称为“银杏村”的五马寺村。立冬过后,金黄的银杏树成片连绵,蔚为壮观。其间几棵千年银杏树更是伟健挺拔,冠大荫浓,引来不少游人观赏、拍照,流连忘返。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这儿景美,过去人来后看看就走了。现在村里有了民宿,留住了不少人,来来往往很热闹。”在五马寺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梁保臣骄傲地说,“民宿能成气候,都有赖于村里的年轻人回来了,是咱娃们的功劳。”

梁保臣口中的“娃们”,说的是在村里任职的三个年轻人:杨艺凇、任洪恩、庞新川。现在分别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治保主任和监委委员。

梁保臣喊来杨艺凇。“走,我领你们到几家民宿看看。”杨艺凇和我们边走边聊。

杨艺凇30岁出头,标准的“90后”。2018年回村时,恰逢村“两委”换届,杨艺凇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问起回村缘由,他笑了:“大学毕业后,虽然一直在外做生意,但家乡在心里的分量一直很重,有次回村看到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网线也有了,就动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在杨艺凇的带动下,年龄相仿的庞新川和任洪恩也加入到了村“两委”干部队伍中来,他们组成了“年轻三人组”。

为给乡亲们找致富的门路,“年轻三人组”聚在一起反复商讨,最后达成共识:村靠白云山,又有千年银杏林,是个难得的聚宝盆,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网红民宿”应该有戏。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民宿建到哪儿更合适?况且,“网红民宿”是年轻人的事业,从哪儿再引来年轻人?

思前想后,他们把目光投向庄河拉村民组。

庄河拉夹在两座百米高的绝嶂中,当地人习惯叫“嶂旮旯儿”。2018年,政府在此修建了九龙索道,5分钟就能直达白云山。这地儿开民宿,位置再好不过了!

没想到,“嶂旮旯人”不愿折腾。他们多在山上开有农家宾馆,一年收入不菲,日子过得舒坦,不愿下山。

但“年轻三人组”有办法,他们从“80后”邓三晓入手做思想工作。邓三晓在山上开宾馆,有家底。通过给他讲政策,帮他搞装修,教他上网引流,邓三晓很快建起了村里第一座“网红民宿”——云山居。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那就是!”杨艺凇指着不远处一幢外观时尚的房子说,“现在云山居年收入30万元左右,不少是回头客。”

独木难成林。为让民宿形成规模,三个人又往山外动起心思。

魏层层就是他们拉来的山外人。原先,魏层层和丈夫往返于不同的村镇做景观设计。在杨艺凇的动员下,2019年两口子决定在五马寺村开民宿。

民宿名叫“乌曼山居”,由魏层层夫妇亲手设计。院落依山而建,就地取材,银杏树是景观,石片捡来做门头,窑洞、星空房……十余套房间各具特色。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见到魏层层时,她正拍摄院中美景,打算上网引流。聊起留下开民宿的原因,她说:“我被这里的千年银杏和乡村风景迷住了。更重要的是,村委会年轻人多,遇事好沟通。”

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在“年轻三人组”的奔走下,村集体建起民宿4家,村民自建农家宾馆30多家。因地理位置好,民宿有特点,来打卡的游人不断。

“人住下来,就带动了消费,村民和集体的收入就会大幅增加。”杨艺凇说。

但“年轻三人组”并不满足,他们还有长远规划:结合村里的山珍特产,制作药膳,提升民宿服务;把五马寺村打造成“康养休闲谷”,吸引更多游人。

“后悔过吗?”这一路走下来并不容易,村民收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比起回村之前却在减少,记者好奇。

“不后悔!村民富起来,俺们脸上也有光,就觉得工作没白干。现在乡下机会很多,我们对民宿运营和盈利充满信心。”杨艺凇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发展,一个村,只有年轻人多起来,才会有朝气,有活力,有希望。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是啊,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上大学后回归家乡,也不是为了“逃离”城市,而是尽己所能让家乡富起来。在“杨艺凇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热情正朝着充满希望的乡村涌动。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本报1998年5月15日关于五马寺村的报道《寻访嶂旮旯儿》

“三山”今昔说

喜看凤还巢

□田宜龙

25年前,我们采访组走进被称为“嶂旮旯儿”的五马寺村庄河拉村民组,因该村夹在两道数百米高绝峰的旮旯里,山里人很少出过山,山外人更是罕有至者,村民无地可种,一年到头吃救济……彼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旅游意识的萌动,一些人开始在村路口兜售山货,也有的年轻人尝试着走出大山,到城里打工挣钱。

如今,我们再次走进五马寺村,随着脱贫攻坚的完成,生态保护的加强,村民们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让这里的悬崖峭壁、一草一木都成了独特风景。好山好水好风光,与当地乡贤返乡创业政策的加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凤还巢”。他们有文化、有创意、有闯劲,有先进的经营理念,给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与活力。民宿运营成为年轻人的“试金石”。

看到村里游客与创业年轻人增多,村民忆往昔,感慨变化之大,他们深谙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亦为1998年本报“三山行”伏牛山采风报道组成员)

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伏牛山采风②丨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263-305821-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韩堃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新华网评:这句表达掷地有声
  • 下一篇:AI视频丨一直的牵挂——总书记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