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外宣>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网络“暗战”谍影重重丨焦点网谈

时间:2023-09-25 11:15:56|来源:今豫网言|点击量:6025

 网络“暗战”谍影重重丨焦点网谈

近日,国家安全部公布美国“功勋”间谍梁成运在华落网的大量细节,这也是今年我国国家安全机关破获、通报的又一起间谍案。

间谍与我们普通网友距离遥远吗?事实上,“谍战”领域已悄然扩展到了网络空间。打开社交媒体,崇洋媚外、抹黑中国、恶意造谣、蓄意引战等言论,都可能是间谍渗透的“声影”。

网络“暗战”谍影重重丨焦点网谈

图源:网络

间谍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左传·哀公元年》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间谍活动。

4000多年后的今天,互联网不仅重塑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让间谍行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成本小、收益大”“无差别、全天候”等特点让网络空间成为间谍窃密破坏活动的主要渠道之一。间谍所使用的工具也从古代的信鸽、近代的微点相机演变成现代的计算机代码,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网络间谍的新利器。

网络间谍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虽然无法完全取代人力情报,但人工智能技术足以协助网络间谍应对来自“数据爆炸”和“决策时间紧迫”的挑战。数字时代下,数据量呈指数攀升。全球每天产生的数据足以写满2.1亿张DVD光盘,如果将这些数据全部转换为字节,其数量大约是人类可观测宇宙中恒星数量的40倍。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间谍可以在巨量数据中挖掘情报,变“大海捞针”为“按图索骥”。

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千里送信瞬时即达,信息“闪传”已是常态。但信息的高速传递也让决策周期大幅缩短,“一念一世界,成败一瞬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基于U-2侦察机回传照片,肯尼迪在13天内必须决定是否对苏联采取行动;2001年“9·11”恐怖袭击,通过电讯监听,小布什在13小时内需要锁定幕后真凶;如今面对大规模网络攻击,留给决策者的时间恐怕不足13分钟。千钧一发之际,人工智能使情报分析甄别效率大幅跃升,让网络情报“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间谍的情报从哪里来?

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塞缪尔·威尔逊指出,约90%的情报来自公开渠道,包括报纸、书刊、政府公报、广播电视等。中情局第五任局长艾伦·杜勒斯直言“即便是一本小说或者一部戏剧,都有可能包含关于某个国家的有用情报”。

网络“暗战”谍影重重丨焦点网谈

图源:网络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让社交网站沦为开源情报的“天堂”。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军使用“清景(Clearview AI)”公司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扫描战场上无生命体征者的面部特征,将采集到的面部信息与社交平台上的照片交叉匹配以确认死者身份。如果死者来自俄罗斯,乌军便会通过社交媒体将死讯告知其亲友,为“心理战”和“宣传战”提供情报支撑。近年来,“清景”从Facebook、X(原Twitter)等社交网站上累计抓取超过100亿张照片,其中来自俄罗斯第一社交平台VK的照片就有20亿张。结合自研算法,“清景”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甚至超过指纹识别,即使面部受损也能发挥作用。

窃听是间谍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进步,窃听设备越做越小,隐蔽性越来越强。20世纪40年代,世界顶级窃听器是克格勃研制的“金唇”,它体长约1厘米,仅重31克。这款窃听器无需任何电源驱动,当时的反窃听设备无法发现它。克格勃使用“金唇”窃听美国驻苏联大使长达8年之久,被中情局视为“奇耻大辱”。然而,再先进的窃听设备也必须安置在目标附近,并且只能接收音频信号。网络间谍却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千里之外完成窃听甚至窃视任务。

当我们敲击键盘时,每一个按键都会产生微妙而独特的声音,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按键声音的细微差别来判断键入的字母、数字和符号,从而在无需物理接触的情况下复现键盘输入内容。这种“侧信道(side-channel)”间谍技术适用于任何装有麦克风的电子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2023年8月,英国研究团队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笔记本电脑的键盘敲击声并判断输入内容,准确率高达95%。古有听声辨位,今有闻音窥密。敲击键盘只要发出声响,就有可能泄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地理位置信息对国防安全意义重大。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当时将照片传回地面并非易事,只能将曝光后的胶片装入带有降落伞的密封舱从太空投放下来,再由军用飞机通过外置挂钩在太平洋上空回收。执行此项任务的飞行员被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戏称为“捕星者”。

随着移动互联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天气预报、订餐、购物、社交等手机应用让地理位置信息充斥于日常生活当中,自然成为深度情报分析的重要目标。网络间谍通过智能手机内置的GPS模块、Wi-Fi模块、陀螺仪、加速度计、高度传感器,能实时获取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移动速度、行进方向等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模型预测目标行为、辨识目标身份。

情报调查团队“贝灵猫(Bellingcat)”基于运动健身手机应用“极流(Polar Flow)”搜集的用户位置信息,识别出70个国家6460名军事人员的身份信息。乌克兰国防部要求士兵步行离队至少1600英尺(约487米),才能使用智能手机拨打电话。通话完毕后,士兵应朝错误方向前行,将手机放入法拉第屏蔽袋后归队。这一过程中手机不能关闭,因为关闭电源本身就是一种特征,可能被人工智能算法捕获,引起敌方警觉。

近年来,以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国际情报机构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有增无减。加上手机、平板、手表等智能设备越发普及,信息实时传递协同共享高度便利,开源情报、信号情报、地理空间情报的界限日益模糊,失泄密风险隐患突出。

网络“暗战”谍影重重丨焦点网谈

图源:Freepik

网络“暗战”谍影重重,网络间谍无孔不入。广大网民怎样才能避免成为网络间谍搜集各类情报的工具?

一是树牢保密意识,严守红线底线。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和平年代,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当保密与便利相抵触时,保密永远放在第一位。“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不使用微信、微博、QQ等社交工具传递涉密信息,不用手机谈论国家秘密事项,不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连接免费或没有加密防范的Wi-Fi网络,不使用手机对涉密文件、物品和环境拍照。

二是养成良好习惯,构筑安全防线。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下载附件后要先杀毒再打开,警惕附件中“立即上报”“紧急通知”等敏感字眼。公私邮箱要分离,工作邮箱不私用,私人邮箱不发送工作信息。不要轻易点开微信、短信、邮件中的陌生链接。警惕“熟人”邮件,如对邮件内容表示怀疑,可直接拨打电话与对方核实。不要轻易将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邮箱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

三是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反奸防谍能力。首先,警惕轻信他言、在网上恣意妄为发表不当言论、迷恋鼓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者。其次,警惕网上大打感情牌,以贫富差距、贪污腐败、民族文化认同等社会问题为诱饵,以同学、老乡、战友等名义攀拉关系者。再次,警惕网上金钱和美色诱惑,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不做道德品质低下和生活作风不检点者。最后,一旦发现“行走的50万”,或发现危害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情况,就要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向网信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网络“无间道”和现实“两面人”离我们并不遥远。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我们都是守护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263-300945-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戴琰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新乡造”隧道专用设备成国内新宠
  • 下一篇:央媒观豫丨央视《焦点访谈》关注河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当文化遇见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