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活动>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隋唐燕乐传遗音 嫘祖故里打铜器

时间:2017-04-21 15:37:21|来源:驻马店广视网|点击量:35972

隋唐燕乐传遗音 嫘祖故里打铜器

朱丽娟 王晓岩

西平大铜器是流传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的民间锣鼓乐乐种,其传承久远、风格独特。从相关文献及当地民众的口述历史可知,它最迟产生于清代,与祈雨仪式有关。民国时期,大铜器作为“娱乐用乐”开始出现在节庆之上。在驻马店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平大铜器的表演队,以新颖的舞蹈造型,铿锵有力的音律,粗犷豪放的表演,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再次向大家展示了这项民间艺术表演的独特魅力。

141903403878243880.jpg

西平大铜器是流传于西平民间的一种风格独特的闹年打击乐,属隋唐燕乐遗音,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书 音乐志下》、《旧唐书》等均有记载:源于汉、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的灯节与西平大铜器的闹年习俗与功能完全一致。

西平大铜器主要乐器有大铙、大镲(又称钹)、大鼓、边鼓。附属乐器有大锣、二锣、手镲、小鼓。特点是音色铿锵,粗犷豪放,演奏时配以造型舞蹈,传统技巧及绝活有传、撂以及为民间舞蹈表演时的伴奏等。每个表演班队15—60人不等,传承曲牌有149首,每班队常用曲牌50多首。

505347718413165498.jpg

西平大铜器曲目节奏变化多样,乐器音色、音量对比明显,运用节奏的变化及音色音量的对比,塑造不同的生动而又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演奏技术技巧多样,有撂铙、撂镲、传铙、传镲、闷铙、闷镲、翻铙、旋铙、对击等极具观赏性;指挥语言独特,根据曲牌内容采用不同的指挥语言,时而左右腾跃,时而前后翻滚,时急时缓、时立时蹲、时喜时怒,有时还展示舞蹈的技巧性动作,粗犷豪放,幽默风趣,以充分调动演奏者的情绪,引人入胜。是烘托场景、张扬气氛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传统打击乐。

167810628205881952.jpg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商品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西平大铜器一度非常的萧条,到2005年时,全县已经不足30班。2008年,西平县文化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功后,通过这几年来的努力,恢复旧的班队、组建新的班队,组织传承人开始培训新学员,截止到2016年底,已经恢复到西平县全县的大铜器班队已经将近400家,在30人以上规模的就有300多家,全县有280个自然村,村村都有大铜器,有时候一个村里甚至都有五、六班大铜器队。现在呈现城东大喇叭,城西大铜器的丰富多彩的局面。

西平大铜器传承久远,风格独特,主要用于闹年、拜年、贺寿、镇宅、祭祀、祈福,其曲牌中有关佛教文化、中华民族的图腾,以及劝善、助人、恩爱、励志等内容,其研究涉及到音乐史、乐器史、民族迁徒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有较珍贵的参考价值,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艺术体现。由于大铜器是一个集体性项目,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共同配合,所以凡是有大铜器的村子,村民关系都非常和谐。现在在西平农村,大铜器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

167810628205881952.jpg

目前,西平大铜器各级的传承人一共有8名,省级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2名,县级的传承人5名,这些传承人每年都在开展传承活动。为了进一步发展大铜器这一传统文化,西平县文化馆于2015年开始在全县大铜器氛围比较浓厚的乡村建立七个大铜器传习所,邀请传承人每年在春秋两季举办大铜器培训班,这些学员中有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经过一段的学习和联系很快就能登台表演。现在,西平大铜器的传承已不再是问题了。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84-104098-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平筠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驻马店居住证首发 生活在驻马店的外乡人成为“新市民”
  • 下一篇:驿城区刘庄村10亩桃子成熟摘不完 市民采摘1斤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