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丨沈家村的新愿景

时间:2022-04-12 08:29:46|来源:大河网|点击量:21064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丨沈家村的新愿景

4月9日,在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润泽下的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的小麦长势喜人。李新义 摄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河南考察调研,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等提出一系列明确指示和要求。为全面反映全省各地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思路举措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本报派出多路记者,从总书记来河南考察调研走访过的以及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措施扎实、成绩显著的村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从粮食安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推出六篇报道,充分展示当地牢记并践行总书记嘱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彩实践和出彩答卷,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本报通讯员 孙俊旗

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指出,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4月8日,虽刚过清明,气温就一下冲到了33摄氏度。记者傍晚时分赶到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党群服务中心,见到了村党支部书记石长锁。

石长锁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市镇看的那块麦田,就是沈家村人世代耕种、捧在手心的一方田地。

麦苗青青,株株茁壮。“从目前的小麦长势看,只要后期不发生极端灾害性天气,肯定又是一个高产年。”石长锁对今年的粮食丰收充满信心。

新老“把式”新共识

沈家村2689口人,耕地3200亩,传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世代摆弄田地,村里自然不缺种田的“老把式”,今年80岁的沈陶成就是其中之一。

沈陶成种了一辈子地。“过去浇水,天不亮就得赶去占井口,全家齐上阵折腾半天,中午能出水都是胜利。”忆起“一身汗两腿泥”“十口井八个坑”的经历,他心有余悸。

粮食生产的命脉在水利。如今在张市镇高标准农田里,机井合理布局,地埋管通到地头。“管子接上,拿卡一刷就出水,太轻松了。”从心有余悸到轻松种地,沈陶成很享受这种新变化。不过,尽管身体硬朗,去年还是被孩子逼着把地“托管”了出去,这让他心中满是留恋:“年龄大了,要不然真想再种几年地。”

其实,享受种田新变化的何止“老把式”,42岁的沈双义从中得到的是乐趣。20多岁时他出外打工,进了江苏一家服装厂,生产线上的忙碌让一个大男人也感觉颇为吃力。

总书记来到老家地头的消息让沈双义心里一亮,句句嘱托为他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回家好好种田去。随着家乡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科技、高导向”,耕地、播种、收割大型机械就在地头等着,打药用的是无人机,粮食一过磅钱就到了手里,这样的种地新体验如何不让人欣喜?沈双义也更用心,从自家土地精细耕种做起,慢慢“托管”别人的田地,小麦、玉米、西瓜、辣椒套种,种地越来越轻松,收益稳定往上增。

“一年下来,真正忙时加起来也就3个月,收益却是打工收入的好几倍,谁会不愿意?”他笑着说。

服务“传承”有接力

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着咱咋着。老话儿是让懒人种地顾个温饱,现代种田却再不是照葫芦画瓢,要想多产粮、增效益,还得靠科技。

2014年5月9日,尉氏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朝英正在麦田里做技术指导,当面给总书记作了汇报。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必须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持续贡献力量。”张朝英从此成了“沈家村人”,一入春就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三情”调查,还在小麦生产的关键时节举办培训班、开设田间课堂,精心帮助群众开展麦田管理。村民们几天不见她,就主动打电话询问。

张朝英退居二线后,“徒弟”宋志萍接力成了“沈家村人”。

“初步估计小麦每亩的成穗在50多万个,不出意外,今年亩均产量还会在1400斤以上。”站在地头那棵茁壮成长的“连心树”下,宋志萍很有信心地说。

除了到张市镇高标准农田提供农技服务,宋志萍还带领全县123名农业技术人员分散到516个行政村,面对面为农户提供春耕备耕技术指导,全力保障群众生产需求,为全县粮食生产连年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牢记嘱托,科技助农,尉氏成为一个更大的“沈家村”。8年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尉氏县建成9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两位“大户”的新思考

4月9日一早,在高标准农田里承包了近500亩地的陆爱东就来到地里,为其中一块小麦品种展示田“开小灶”。他和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合作,种了100个优质小麦品种,每个品种占地近半亩,提供从种到收的原始数据,同时向科研人员、农业企业作展示。

“这一块按说长势也非常好,只是和其他一比稍有点弱,就给它补点肥加点力,争取取得最好的数据。”陆爱东说,田地最不负人,付出与回报一定成正比。

正聊着,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文正来了。因为起了风,正给农户用无人机打药的他不得不停了下来。

沈文正是沈家村人,陆爱东是沈家村女婿,两个高中同学见面,免不了互相斗几句嘴。

2014年,沈文正从一台玉米收割机做起,第二年成立了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有了50多台农用机械。因为服务好、信誉高,颇受周边种粮大户和村民的“青睐”。

因为都在农业上打磨多年,二人对农业的感情已非常深厚,对农业生产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形成了一些共识。

“除了设施到位、科技进步,农业生产管理还得精细再精细。”二人担心一旦未来有大资本进入形成较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后,农业管理不会再有这样精细,“管理粗放,粮食就会减产,再小也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损失。”

站在总书记到过的麦田旁,两个年轻人考虑的是国家大事。“相信国家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慢慢会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我们也会继续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思考、探索,为粮食安全尽点心、出点力。”

微风拂动,绿色荡漾。田间劳作的沈家村人,真正把这块土地当作了宝。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679-273487-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看,运河原点最美“天际风景线”
  • 下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守望“高原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