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陈耀文:小山村走出的“明朝大学者”

时间:2016-07-01 10:33:20|来源:驻马店广视网|点击量:37942

历史上,确山名人辈出。他们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或文韬武略、功绩显赫,或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确山民风淳朴,确山人自古是非了然、恩怨分明。很多为确山做过好事的官吏,都被确山人民千古传颂。陈耀文就是这杰出人物中的一员。那么,陈耀文何许人也?400多年来,他有哪些动人的事迹让后人铭记?

记者探寻陈耀文故里

当记者试图拭去岁月的尘封,找到“明朝大学者”陈耀文的足迹时,发现是如此艰难。是啊,毕竟相隔着400多年的悠悠时空,当年熠熠生辉的政坛和文坛明星已渐行渐远。

日前,记者在确山县城一个比较热闹的路口进行了随机调查。那是一个早晨,正是人们上学、上班、外出办事的高峰时段。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记者站在路边,伺机向人们打听陈耀文的情况。十分遗憾,人们或行色匆匆、无暇顾及,或者一脸迷茫,不知记者所云何人。

记者也曾在确山县城的靖宇广场走访,正在享受悠闲时光的人们对陈耀文也是十分陌生的。只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与陈耀文有些“交情”。他告诉记者:“那是明朝的一个大官,很有名的,还是我们确山人。”尽管如此简略,但足以让记者惊喜和感动。

与普通民众相比,确山县的文化学者对陈耀文是有所研究的,或多或少掌握一些陈耀文的史料。确山县文化局原办公室主任、文化馆馆长杨建军还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史料上鲜有记载的信息:陈耀文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关系密切,是一对好友。确山县文化名人、曾任确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赵爱民较为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陈耀文的故乡——确山县石滚河镇陈冲村的情况,并建议记者前去探访。这些都让记者受益匪浅,但记者仍觉得所拥有的史料不够丰富、全面和系统。

4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陈耀文的故乡确山县石滚河镇陈冲村,村治安主任陈中华接待了记者。陈冲村位于石滚河镇东南部,距石滚河镇大约8公里。村子不大,有近200户人家。小村被石滚河缠绕着,被群山环抱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安然沉静,简约朴实。

虽说是同村人,且是陈氏后裔,但陈中华对陈耀文的了解并不多。他只告诉记者,陈耀文是本村人,明朝时做过大官,很有名。周边几个村子的人大都姓陈,但是不是和陈耀文同族,已说不清了。接着,他很热情地把记者领到陈耀文的故宅。陈氏宅院坐北朝南,背靠小山,面临小河,是块风水宝地。可如今,这块孕育了高官名士的宝地早已成为废园,且也不再姓陈了。记者看到,宅院里蒿草没膝,瓦砾遍地,一座墙壁斑驳、屋顶颓败的青砖瓦房兀立院中。

陈中华说,这座房子是当年陈家存放财物的地方,也是陈家目前仅存的一座建筑。正说着,一位老婆婆走了过来。陈中华介绍,婆婆叫于学蓝,今年70多岁,是陈氏故宅如今的主人。于婆婆说,这座宅院是他们家从一个姓孙的人家那里买来的。可见,400多年来,陈氏宅院不知转让了多少人家。

据陈中华讲,从前,陈耀文宅院规模宏大,在他十几岁时仍十分气派,大门口有石狮子把守,门口的拴马桩、上马石犹在。现在,村子里还有一个石狮子的头呢。他带记者到附近的一户人家,从院子角落的杂物中取出了那个已经残缺不全的石狮头。残破的石狮张着嘴好像在向人们讲述着岁月的沧桑,当年的威武已荡然无存。

陈耀文回乡编撰《天中记》

其实,作为天中骄子,陈耀文是不应该被我们忘记的。

看看记者从古籍中查找的陈耀文的“档案”:陈耀文,确山县石滚河镇陈冲村人,自幼天资聪颖,被称为神童。他12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升刑科给事中。因直言上书得罪奸相严嵩,被贬为魏县县丞,后任淮安推官,宁波、苏州同知,南京户部郎中,淮安兵备副使。因其在淮安兵备任上政绩卓著,淮安百姓曾为其立过德政碑。明朝神宗万历2年,他厌倦了官场上的争斗,辞官回到了家乡,埋头著述,及老不息。万历三十五年,他卒于家中。

从这份档案中,我们不难看出,陈耀文是古老天中的一位优秀儿子,令我们肃然起敬、为之骄傲。

陈耀文才高学富。陈耀文出生在当时极为闭塞贫困的小山村,却少年聪颖,博学强记,能诗善文,更为难得的是,他12岁补痒生,20多岁中进士。要知道,当时进士及第实属凤毛麟角。许多人悬梁刺股、皓首穷经,也只落得个屡试不第,落魄终生。可陈耀文居然20余岁进士及第,如此轻松顺利,可见其非同一般。

陈耀文为官正直。做京官时直言敢谏,甚至为此得罪严嵩。严嵩乃明朝头号奸贼,敢与之作对,足见陈耀文刚正不阿、正气凛然。他做地方官时,除暴安良、政绩卓著,以致百姓为他立碑树传,足见陈耀文执政为民、作风端正,深受百姓的爱戴。

陈耀文为官时风风火火,敢作敢为;当倦于宦海,他果断返乡,埋头著述,以致著述宏富,惠及后人。

陈耀文最大的成就和贡献还体现在学术方面。晚年,陈耀文倦于宦海,回到故乡,专心致力于创作。他一生编著甚多,著有《经典稽疑》、《学林就正》、《学圃萱苏》、《天中记》、《花草粹编》、《嘉靖确山县志》。尤其是《天中记》,内容包罗万象,分类详尽,极有学术价值。

《天中记》是一部类书,就是以摘录各种书上的有关材料,依照内容分门别类地编撰出的以备查检的书。它的编撰和分类,是需要博览群书,才能够完成的。所以,一部好类书,往往是治学的案头必备书。我国的类书以编撰得最早、数量最多而著称。类书的编撰工作如火如荼,有官修的,有私撰的,而较优者当属陈耀文编撰的《天中记》。

陈氏将自己所能看到的典籍如历史、小说、艺术、科技等,以事为目,按其性质分类编撰,使中华三千年来相同之事,尽归于一编之中。读者欲有所问,便可按类索检,省去许多冥思追想之苦。该书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奇闻逸事,甚至小民口谈、后妃多情,事无巨细,尽收其中。全书60卷,分类详尽,洋洋200余万言。 

《天中记》的价值,后人早有评述。清著名学者纪晓岚评价:“明人类书,大都没其出处,至于凭意增损,无可征信。此书援引繁富,而皆能一一著说由来,体裁较善。”《天中记》从一付梓,不到百年,就有四五种版本在世上流传。乾隆年间编撰《四库全书》时,其又被全文收入其中。到了咸丰年间,林则徐又专门出资翻刊此书,并对《四库》本进行多处校正,足以说明此书的价值。

陈耀文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交情颇深

名人,尤其是杰出人物,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和财富。因此,各地大都重视对当地名人的研究、宣传和利用。我市自古人杰地灵、才俊辈出,对天中杰出人物的研究更是不遗余力,且已取得很大成就。

确山县城建设街有一处古民宅,革命战争时期,曾被用作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办公场所,后被辟为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如今,确山县在此开设确山县历史展览馆,陈列有介绍确山县历代杰出人物的版面,其中就有陈耀文事迹介绍。

杨建军曾任确山县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和确山县文化馆馆长,长期致力于确山县历史名人的研究和宣传。在记者这次对陈耀文的探寻中,杨建军给予了大力的帮助。他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提到陈耀文与明代著名小说家、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交情颇深一事,并说史书上对此有记载。记者听了,十分惊喜,觉得这堪称一段历史佳话。如若对此认真研讨、开发,将会加大确山与淮安两地的沟通,增进两地的友谊,密切两地的合作。记者忙问这段佳话的具体出处,可遗憾的是,杨建军说他确实在史料上读到这段史实的记载,但具体是哪种史料,已经记不清了。

为了求证杨建军所述故事,记者曾查阅了一些文史资料。一是看生活时代。吴承恩大约生于公元1500年,卒于公元1582年。陈耀文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607年,从中推断,应出生于公元1525年,也就是说,吴承恩长陈耀文25岁,二人算得上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二是看生平履历,吴承恩乃江苏淮安人,长期在地方做官,到过陈耀文的家乡。而陈耀文先做京官,后被贬谪地方,在吴承恩的家乡淮安为官多年。另据我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刘康健先生考证,吴承恩曾在晚年的一个傍晚,骑着一头瘦驴前来遂平嵖岈山著述《西游记》,而此时陈耀文正在天中山下埋头编撰《天中记》,二人有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三是看志趣和性情。吴、陈二人皆少年聪颖,壮年为官,刚正清廉,不为权贵所容。吴承恩因与长官意见不合而罢官,陈耀文因得罪权贵而遭贬,二人志趣相投,怎能没有来往?当然,这些仅是记者的臆断,权供研究者参考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41378-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刘钊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正阳县推出的现代豫剧《春桃》首演成功
  •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