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早期中国从这里出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①

时间:2024-03-31 18:22:22|来源:大河网|点击量:830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早期中国从这里出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河南入选项目回顾①

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许昌人”头盖骨。

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片。

新密李家沟过渡阶段遗址出土的陶片。

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

渑池仰韶村遗址出土的彩陶盆。

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家蚕”。

永城王庄遗址出土的陶鬶。

淮阳平粮台龙山城址出土的玉冠饰残片。

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编者按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揭晓,河南两项入选,入选项目总数达到了55项,在全国遥遥领先。一个个重大考古发现,将中原大地上早期人类起源、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勾画出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一次次入选,印证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强省的实力,实证了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彰显了河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从山洞走向平原

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便开始了漫长的演进之路。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人类文明进步一直在加速。

河南在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材料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研究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地区。尤其是灵井“许昌人”、栾川孙家洞“栾川人”、鲁山仙人洞“鲁山人”的发现引人关注。

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栾川孙家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初步测年为40万年左右,这是中国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出土的古人类牙齿化石,是河南省境内首次在考古发掘中有明确地层出土的中更新世时期古人类牙齿化石,填补了中原地区未在洞穴中发现古人类的空白。

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16块距今12.5万—10.5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同时具有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的体质特征,表明这一时期,中国境内不仅并存着多种古人类群体,而且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产生,这一发现填补了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过渡阶段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上的空白,是中国学者在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领域取得的最重大突破。正因如此,“许昌人”头骨化石,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距今5万—3万年的老奶奶庙遗址发现多层叠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新发现的400多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

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密李家沟过渡阶段遗址,包含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叠压关系的地层剖面,距今约1万年左右,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原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程。

古老的中原先人,从山洞走向平原,从狩猎采集到定居农业,李家沟过渡阶段遗址见证了这次伟大的转变,中原1万年文化史从此开始书写。

从文化走向文明

著名考古学家王巍将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概括为: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

河南用一次次考古发现验证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轨迹。

新郑唐户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裴李岗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大面积居住基址的发现,对深入研究裴李岗文化的聚落形态、房屋建筑方式、家庭、社会组织等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该遗址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中原地区影响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仰韶文化,在距今5800年前后,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类型文化在河南灵宝盆地及周边地区发展出一个区域性文明实体,被学者命名为“仰韶古国”,表明当时的河南已步入古国时代。考古学家韩建业认为,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萌芽于裴李岗文化时期,形成于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政治上早期中国的形成标志则是夏王朝的建立。

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坡遗址发现的占地516平方米带回廊的特大型房基遗址,堪称新石器时代单体建筑面积之最。无独有偶,邓州八里岗遗址因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长排连间套房基址而入选199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认为,灵宝发现的多座大中型房屋,在形制结构、营建方式、建筑材料等方面基本一致,表明房屋建筑已趋于模式化和成熟化。

仰韶文化晚期,中原文化进入新阶段。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巩义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被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专家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核心的超大型聚落群应代表着一个古国政治实体,已经迈入文明社会门槛,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区域文明之一。

双槐树大型聚落群中的洛阳妯娌遗址入选199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入选199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山仰韶文化城址开了大规模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八方逐鹿,文化交流融合。

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南阳黄山遗址,反映了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进程。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永城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面貌复杂,陶器群融合多种文化因素。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说,仰韶文化中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仰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生、发展和繁荣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华夏民族的早期文明化进程。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是华夏文明的正脉。

从聚落走向城市

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之后进入了龙山时代,一个显著特点是城邦林立,形成密集的城址群。城市的出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标志。

入选199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辉县孟庄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延续时间长,发现了三座相叠压的城址,其中龙山文化城址的面积约13万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门、护城河等。龙山文化城址可能是古代传说中的共工氏所留。

淮阳平粮台龙山城址具有方正规整、中轴对称的特点,无疑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入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密古城寨城址的主体遗存是一座龙山时代晚期的城址,是目前中原地区已发现的面积较大的城址,高墙深池,南北仅有两个城门,与淮阳平粮台城垣的布局十分接近,显示了它的封闭性和所具有的军事色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的考古新发现以及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实证了河南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河南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在文明起源阶段,非常适合人类的生存、生活,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原地区呈现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突出特质。自新石器时代早期李家沟文化至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原龙山文化,中原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清晰,同周边文化一直深入交流和融合,兼容并蓄,文化持续繁荣,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的文明模式,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从古国到王国,中原率先进入了夏商周王朝时代。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318176-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让甲骨文“动”起来
  • 下一篇:大美天中·春色||花开如梦 春天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