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文旅>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时间:2019-10-29 08:47:56|来源:搜狐|点击量:31042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1996 年,连年亏损、被合资公司抽干了所有血液的北冰洋汽水宣告彻底停产,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国产品牌「北冰洋」也被雪藏。

外资几乎兵不血刃,屠戮尽了中国饮料公司。

等人们琢磨过味儿来,发现自己生活中缺少了什么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 11 年。

国产老品牌和中国胃的久别重逢,大家已经等了太久。

文 | 田鸭

来源 | 冲浪普拉斯(ID:fancheba)

金错刀(ijincuodao)授权转载

1979 年初春,冬去未远,寒意还时不时地侵袭着中国大地。

这一年的大年初一,忙碌一年的中国人正沉浸在新年喜庆的气氛中。下午 3 点 5 分,上海电视台播放了一条「参桂补酒」的广告,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

一些敏感的人已经开始察觉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变化。

这一年,北京和平门重新挂上了「全聚德」烤鸭的老字号招牌,外国商人们开始试探着进入神秘东方市场,可口可乐也悄然回到了中国。

这是可口可乐自 1949 年离开中国后,第一次重新在内地出现,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将第一批可乐投放在北京。

当时,美国人在八达岭长城上拍下了一张照片,一个中国年轻人手持一瓶可口可乐站在长城前,面带着羞涩的微笑。

这张照片随后被刊登在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在此之前,可口可乐试图开拓前苏联市场,遭遇劲敌百事可乐并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它终于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他们进入了市场庞大、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摆在可口可乐面前的并不是一条繁花似锦的道路,中国人还是将他们杀了个措手不及。

离场 30 年,老外没想到,在北京人的心中「汽水」二字已经有了别称————北冰洋。

当时,北冰洋就是汽水,汽水就是北冰洋。

1

1936 年,原湖北督军王占元之侄王雨生在北平开办了北平制冰厂。

厂里一共十个工人专门制冰,当年初次试水营业,制冰厂的效益很不错。

可惜一年之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制冰厂被日商强行「租赁」。日商将其改名为「日本水产株式会社北京冷冻厂」,制冰厂变成了专门为日军冷藏海鲜、肉制品的冷库,制冰的业务也被逐渐边缘化了。

好不容易盼到日本投降,百姓生活困苦,没人吃海鲜也用不起人造冰,这家小小的制冰厂的命运依然没有盼来第二春。

1947 年 9 月,北平制冰厂因资不抵债,无力交纳电费,被迫停业,制冰厂就此倒闭。

而就在两年后,新中国成立了,全国上下百业待兴,这家制冰厂也迎来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1950 年夏天,响应建设北京的号召,制冰厂迎来资产重组,摇身一变获得了新名字——北京新建制冰厂。虽然受战争影响,设备、技术、资金各方短缺,但厂长邓毅还是坚持聘回了当年被辞退的老制冰师傅,全员努力恢复了冰棍儿的生产,同时也少量生产一些灌装汽水。

考虑到第一年的冰棍和汽水销量很不错,次年,邓毅聘请了北京的画家设计了带有雪山、白熊图案的「北冰洋」Logo 和系列商标,正式在北京重新安了家。

厂子建了,品牌有了,如何量产才是最大的困难。

小小的冰棍厂还是等来了机会。1956 年,支援首都建设的热风涌动,全国各大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纷纷把总部迁到北京。周恩来总理还亲自邀请扎根于上海的香港品牌屈臣氏,入驻北京。

屈臣氏这一次北迁,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北冰洋。1900 年就开始生产汽水的屈臣氏,给首都带来了 2 条汽水灌装生产线,为了响应中国的「一帮一扶」计划,香港品牌屈臣氏选择了和北京新建制冰厂合作。

这一年,有了稳定生产线的北冰洋汽水正式从手工作坊走向了批量生产,走向大众。在那个物质相对短缺的年代,汽水可是国外人才有的「仙东西」,北冰洋汽水一经问世,就成了北京人最受欢迎、最时髦的消费品,还一度成为了人民大会堂指定的国宴饮品。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1961 年,北冰洋汽水的销售利润已经达到了 878.1 万元,而在当时,北京普通工人的一个月工资也才 40 块钱。

在一个平凡的盛夏午后,北冰洋就这样融入了北京人的生活中。

2

北冰洋真正能走进全国大众的视野,还要感谢春晚。

1983 年,第一届春晚由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和姜昆一起主持,当时下面坐的全是演员,每个人的面前都摆了一瓶北冰洋。

北冰洋瞬间红遍了大街小巷,外地人去北京旅行,都得手握一瓶北冰洋来张合影照片。

除了北冰洋,北京还有北城出产的冰川汽水和崇文区的天坛汽水,后两者多用香精色素,业内俗称「三精水」,属于低端汽水,口碑较差,并不被大众消费者的喜欢。

北冰洋的优势在于它是一款真正的果汁汽水,汽水中加入了新鲜研磨的桔酱和从桔子皮里提取的桔油。要是细细看,北冰洋的汁是浊的,轻微晃动后,桔茸会上浮后下沉。

和燕京啤酒的大绿棒玻璃瓶一样,北冰洋当时也可以用押金换瓶子。因为物美价廉,太过火爆,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假货。假瓶子里灌假汽水,人喝到嘴里觉得不对味儿,小卖部也常常收到假瓶子。

那有没有防伪的办法?消费者和小卖铺都练出了火眼金睛,但凡买北冰洋的一定会对着汽水瓶子找沉着物,而小卖铺也会在玻璃瓶上寻摸「北冰洋」三个凸字,没凸的不给换。

「北冰洋才有真东西」,这是大家对这款汽水的最高评价。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北冰洋销售火爆还体现在提货上,在北冰洋食品公司大门外的安乐林路旁,夏天整条街上都挤满了脚蹬三轮或者是带后车斗的汽车商贩,他们通宵等待着厂里工作人员叫自己的名字。等着拉汽水的解放大卡也不少,每天都能排到两公里以外,这条队伍会持续到第二天上午 10 点,拿不到货的商贩只能再等一夜,而且每家最多只能批发 25 箱,限量供应,想多拿都没有。

北冰洋厂子每天的产量是 84 万瓶,生产线 24 小时不断,依然填不满大众饥渴的需求。当时一个家庭的月开销才四五十元,北冰洋从一瓶一毛五涨到五毛,又涨到一块,最后还是供不应求的脱销状态。

有一次机器的传送带断了,当时的厂长不得不用手拉着传送带朝前推,拉了半个小时,等那批汽水做完,他的胳膊都肿成了棒槌。

在北冰洋汽水高歌猛进的这几年,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自己的本土汽水品牌。根本原因还是当时汽水都为玻璃瓶装,远距离运输受限,很难辐射到更远的地方,再加上各省都想扶持自己的汽水产业,中国汽水迎来了百花争鸣的局面。

其中经营最好的是天津山海关汽水、上海正广和汽水、武汉饮料二厂、天府可乐、崂山汽水、广州亚洲汽水和沈阳八王寺汽水。

这八个汽水厂,牢牢握住了中国人的夏天。

1985 年,一瓶零售价 1 元的汽水,帮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的产值突破了一亿元人民币的大关,其中净利润也达到了 1300 万。

起手就抓了一把王炸,大家都以为这是国产饮料产业的幸福开始,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幕是他们最后的辉煌。

3

《诗经》有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中国汽水行业的蓬勃发展,让不少外资企业眼红,对着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最先动了坏心眼。

落后了太多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国营企业与外资联姻,合资建厂开始成为潮流。

1994 年,原国家经贸委、轻工业部先后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共同发展计划备忘录》,几乎打破了之前所有禁令,允许「两乐」各自合资再建 10 个新厂,同时国家也提出了著名的「利用外资改造国有老企业」方针。

北冰洋汽水也被裹挟在浪潮中。本着不努力就被淘汰、虚心学习的目的,北冰洋汽水厂的领导班子集体参观了百事可乐工厂,西方人的营销模式、管理理念、品牌形象等一系列操作让北冰洋的领导眼前一亮。

同年,为响应国家政策,北冰洋食品厂决定引进外资,顺应时代潮流,成立了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当年淳朴实在的老领导们为了能帮中国汽水走出国门,满怀诚意地接受了百事的一步步合资计划。

除了北京的北冰洋,广州的亚洲汽水也被百事公司拿下。这家汽水厂由前屈臣氏汽水厂员工李智扬离职后创办,旗下品牌「亚洲沙士」拥有全球最好喝的沙士汽水(一种植物碳酸饮料),包含甜橙、沙士、白柠三种口味,是不少广州人的童年回忆。

见识到洋品牌先进的品牌、管理理念后,本着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走出国门的目的,原轻工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先后强制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崂山可乐等中国最好的八大饮料企业与百事或者可口两家合资。

最终,只剩下上海的正广和一家没有被「洋化」。

北冰洋在这场合资浪潮中也没有落下好结果,他们和百事公司签署了一份长达 15 年的合作协议。

其中协议中写着中方投资 370 万美元,美方投资 840 万美元,北冰洋汽水配方由合资公司有偿使用,双方协议合资企业解决北冰洋老员工的就业问题,并照常生产北冰洋汽水。

国人那时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本着信任、合伙一起做生意的原则,北冰洋连同「雪山白熊」的商标使用权一起签给了合资公司。

然而合同一落袋,由于美方投资占比远高于中方,股份更多,所以在话语权和经营方针上,都是百事公司的高层在做决定。

百事高层自己忙着吞并中国市场还来不及,对北冰洋能安什么好心?那时,北冰洋品牌变成了合资公司的傀儡,百事只准北冰洋生产少量大桶纯净水,饮料生产线全部投产百事的七喜和美年达。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广州。

1993 年,与百事公司合资的亚洲汽水也遭到了大规模减产。本土可乐品牌天府可乐和百事合资前,在中国有 108 个罐装厂,市场占有率高达 75% ,而合资六年后,市面上再也难觅天府可乐身影。

与可口可乐公司合资的山海关汽水厂也是难逃一死,和其他几个厂都经历了相似的命运,在可口、百事两家公司的先合资控股,再踢出局的运作模式下,当年的中国汽水八大厂全部消声匿迹。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亚洲汽水当年的热销场面

此后国内 80% 的汽水厂都变成了国际饮料的罐装厂,丧失了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而合资的企业还顺手获得了国产品牌本身费尽力气打造的遍布全中国的销售网络渠道,享受到了只有国企才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有人说,市场经济靠的是老百姓购买来投票。话没错,但可口、百事两家外资公司早有预谋,准备了一系列计划。

当时的百事,在国内市场影响力确实不如北冰洋。合资后百事采用了通过搭售的方式来打开市场,北京的小商小贩如果要批发北冰洋,要购买同等数量的百事可乐,单要北冰洋?没门。

1996 年,连年亏损、被合资公司抽干了所有血液的北冰洋汽水宣告彻底停产,风靡了半个多世纪国产品牌「北冰洋」也被雪藏。

4

等人们琢磨过味儿来,发现自己生活中缺少了什么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 11 年。

2007 年,中国开始就收回北冰洋品牌同百事公司展开谈判,经过了艰苦的交涉,中方最终以「 4 年内不得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为条件,收回了北冰洋品牌的经营权。

时过境迁,品牌虽然收回来了,但是北冰洋已经停产多年,原先的老师傅、老技工全都年事已高,厂区生产线也不复存在了。

但这都是小事,北冰洋品牌能回来,一切就都有希望。

2008 年,同样是食品行业老字号的义利开始托管北冰洋品牌。这家以生产大果子面包、威化巧克力闻名的食品厂开始了寻味北冰洋之旅。

义利的老板李奇和总工程师邢慧明一致决定,北冰洋一定要恢复当年的老口味。

邢慧明做面包虽然有几十年的经验,但对汽水这种碳酸饮料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幸运的是他带着研发小组在北冰洋的仓库中找到了当年由技术科保留的档案,北冰洋的配方就抄在白纸上,装在蓝色塑料皮文件夹里,文件夹上注有:保管期限,永久;密级,秘密。

乍一看,北冰洋的配方内容没什么特别的:水、二氧化碳、浓缩橘汁、橘油、白砂糖和添加剂果葡糖浆、柠檬酸等。

可实际上,秘诀在于各种原料的比例、酸甜配比以及调香。一般来说,一款饮料的口味由背后的香精决定,采用什么样的香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味道。

但北冰洋采用了另一种调制方式,它的味道取决于桔子本身,而不是香精。

根据老员工的回忆,当年北冰洋用的桔子是定制的。当时挑选的桔子是只生长于三峡流域一百公里沿岸的大红袍品种,那时候每年 12 月中旬,当地桔园收割后,北冰洋厂就把桔子从四川万州用火车拉到北京。

北方冬天汽水的产量较少,工人可以腾出功夫来,用手剥橘子,制作浓缩桔汁。桔油的获取只能靠高速离心机从桔子皮里榨出来,桔油是最精贵的部分,一吨桔子只能出六公斤油。

冬季工人们准备的浓缩桔汁和桔油就会用于下一年的生产。

十多年过去,北冰洋设在万州的桔子加工厂早已不见踪迹。场子没了可以再建,但令人头疼的是,因为多年温度、湿度的改变,当年做原材料的桔子品种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老北冰洋被人记住的,是入口后留在喉咙的桔子香气。

红桔品种变了,用香精能还原口味却无法还原桔子的香味。用天然桔油也有问题,桔油的稳定性差,也很难融进水里,当时办法是用乳化剂,但用上乳化剂又会影响风味。

北冰洋回归之路中断了。

5

但谁也没想到,2010 年,一台新引进的设备解决了所有问题。

南京轻工业机械集团的老板当年在北冰洋做过实习,出于对北冰洋的情怀,他用低于德国报价一半的金额将最先进的设备出售给了义利集团,制冷配套设备则由当年北冰洋的老员工马迁的公司提供。

最先进的设备带来了重要突破——不溶于水的桔油可以用高剪切乳化机把桔油分割成非常小的颗粒,再搭配少量的乳化剂,让两者固、液相融。

既不影响风味,又能让桔油融进水中,难题迎刃而解。

一模一样的北冰洋终于要回来了。

接下来的工作也变得顺利了许多,李奇找来了一名海外设计师来重新设计北冰洋汽水的瓶身和标识,设计师特意在瓶子底部侧壁加了盲文。

盲文的意思是:瓶口如有破损,小心划伤。

北冰洋汽水的辛酸往事

李奇又挨个儿找到当时北冰洋的车间主任、老员工、老街坊,还找了一批年轻人、小孩儿,请他们逐一试喝,根据建议调整配方。旧时的「橙桔香气、气足沙口」是不可动摇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得符合现代人口味,将原先的合成甜味剂、色素弃去不用。

2011 年 9 月,第一批北冰洋样品被生产出来了,这一次的北冰洋还是原来的味道,但已焕然一新。新版的北冰洋可以做到开瓶 12 小时后,仍然有大量气体融在水中。

开瓶放上一夜,第二天喝到的仍然是汽水而不是糖水。这个难题被攻克,北冰洋团队信心提升了一大截。

万事俱备,上市前义利公司在北京进行了小规模的试喝。但谁也拿不准 15 年过去,北京人到底对北冰洋有多少记忆。

在重新回归的北冰洋被推出厂门的前一夜,营销组的年轻同事用私人账号在悄悄在微博写了试喝时间和地点。没有任何营销,却获得了大批评论和转发,有记者连夜打电话采访北冰洋负责人,语气中还带着责问,为什么你们不提前通知,导致所有人全没准备。

人类的大脑倾向于储存感觉,遗忘的都是细节。

第二天所有赶去的人试喝完,回微博发出的第一句感慨就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没有任何水军,也没有任何推广,北京的报纸都不约而同头版头条刊登了六个字:

「北冰洋回来了」。

结语:

北冰洋汽水只是民族品牌曲折发展的小小缩影。

当年惨遭百事公司、可口公司的商业屠戮的中国汽水七子,在千禧年后都陆续走上了国际诉讼的道路。

2003 年,沈阳百年老品牌八王寺在美国组建了律师团队,与可口可乐打了三年官司赢回了「八王寺」品牌。

2002 年,广州亚洲汽水经过艰难谈判,终于结束了和百事可乐的合资关系,2009 年被另一家中国公司收购,重新成立了香雪亚洲饮料公司。

2010 年,重庆天府可乐从百事公司收回了天府可乐配方,2013 年又收回了商标。

......

官司赢得艰辛,老品牌重组复出大家也格外珍惜,当年被吞并雪藏的中国饮料七子这几年也在陆续尝试找回失去的市场。

国产老品牌和中国胃的久别重逢,大家已经等了太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33-246207-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董华伟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前方不远,就是家乡:为了归来,它们已经跋涉20000公里,绕了半个地球!
  • 下一篇: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4亿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