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外宣>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时间:2023-11-17 23:50:56|来源:大河网|点击量:2553

 核心提示: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你知道吗,在河南的许多高校里,藏着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以各校学科专业为依托,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中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10月18日起,大河网推出“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系列报道,带领网友探访河南各大高校里的博物馆,寻找身边的“宝贝”,感受厚重河南的历史文脉。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大河网讯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先民们洞察天地万物规律,创造了绵延不绝的农耕文明。在许昌学院的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里,一件件古朴的农耕器具,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农耕文化记忆。

中国车辆“活化石”见证中原农耕文化发展

“耕田犁地伴耕牛,走遍大地任性求。以食为天民所赖,开创大业是先流。”农耕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传统农具则是农耕文明的核心元素,是中国农业文明发生、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物。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中原大地,宽阔平坦,各类车辆的发明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里,这里的车或能载人运物、或能耕地播种,展示着农耕时代的农民智慧。

耧车便是其中的一台,它是旱地耕作非常重要的器具之一,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农耕器具展厅,就有一台耧车,由耧架、耧斗、耧腿、楼铲等构成。据东汉崔寔《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耧车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朱志浩介绍说:“旱地耕作的主要工具是耧、犁、锄、耙、铲,耧之所以能够排在第一位,主要是因为耧的重要功能是播种;其次,它对技术需求高、操作难度大,摇耧时需要有‘三只眼’,一看背陇注意间距;二看仓眼注意种子流速,农民需要通过控制摇动的力量控制种子的速度和流量,根据种子的不同确定植入土层的深度;三看牲口,保证方向不走偏。”

待到秋收时节,太平车则要发挥起运输粮食和货物的作用。在博物馆里,一辆四轮车摆放在农耕源流展厅的中央,木质、四个轮子上用铁皮镶嵌、铆钉固定,每个轮子的直径都跟现在小拖拉机的轮子差不多,车辆整体呈长方体,与轮子构成方圆。太平车最早出现在宋代,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出现了几辆用四匹或两匹健骡拉的太平车。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太平车

“太平车保留着夏代‘辀车’的雏形,被称为中国车辆的‘活化石’,也是中国造车技术成熟的标志。”朱志浩说,太平车,坚固耐用、行驶平稳,故曰“太平”。它的行进方式是由人驾辕、牲畜拉车,虽然车速很慢,但行进十分平稳,还具有载重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宜在地势平坦的地区短途运输大批量的东西。

太平车是我国特别是中原地区古代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交通工具,农耕、播种、收获时,处处可见其身影。历史上,它曾长期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生产队里还不断使用,它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堪称我国古代造车史上的瑰宝。

在博物馆里,还有一辆大马车,车型巨大,用料和做工非常讲究,和馆里其他的藏品相比,可用“庞然大物”形容,近看车轱辘上一个连一个的大铆钉似乎都在描绘着当年大户人家出入时的气派景象。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大马车

古代马车主要用于出行、礼仪或是打仗,但随着时代的演变,马车也逐渐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在运输重物长途跋涉时,如何保护马匹?朱志浩说,“其实这辆马车的制作和设计充满了中国智慧。在宋代,人们已经掌握了鞍套法,将软套子套在马脖子上,再用绳索连接套子和马车,这样既舒缓了重物对马的压力,也释放了马的拉力,从而增加马车速度,延长用马时间。”马车前方还挂有一串铃铛,主要是为了请求通过或提醒避让,其不间断的铃声会使马对外界声响干扰变得迟钝,马就不容易因突发情况而受惊引发事故,减少安全隐患。

在博物馆里,除了播种、运输所用农车之外,还有许多丰富的藏品,汉代石磨、曲辕犁、地契、乡村土灶,涵盖着收获储存、炊事饮食、家居生活、纺织衣饰、乡村工匠、村镇民居等方方面面,展示着农耕时代中原大地上农民们的生活面貌。

建设数字博物馆,守护灿烂的文化遗产

千秋基业、农耕源流、农耕器具、时令节气、农耕嬗变、未来之光……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将5000多件(套)展品,分类梳理为22个展厅,全方位勾画出了近现代中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石磨

为何许昌学院要建一所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据朱志浩介绍,农耕文化是灿烂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同时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进入21世纪,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渐行渐远。在农耕嬗变的历史节点上,该校以汪庆华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较早地意识到保护农耕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前瞻性,并建言献策,在2010年3月,许昌学院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创建一个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抢救性地收集、存留和展示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加强农耕文化研究。

大学里的宝藏博物馆⑨丨跟着老物件穿越时空 唤醒农耕文化记忆

卧室展区

自2012年开馆以来,该馆积极发挥交流、教育、研究、传播功能,每年参观人次突破10万,并相继获得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称号。在校内,学校依托博物馆先后建立了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发挥出了融农耕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学术研究优势。

朱志浩表示,在未来将持续提升博物馆建设,持续开展农耕文化器物收集工作,积极拓展藏品展示空间,积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建设数字博物馆和智慧博物馆。同时,还将深入开展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发展研究,围绕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促进乡村振兴重大课题,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断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实践。博物馆还将依托农耕文化研学游特色项目,打造农耕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积极融入文博事业、非遗传承、文化旅游、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等社会工作,为保护农耕遗产、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文字、视频/张家祺 李连凡 丁赛赛 海报/张谷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263-305056-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戴琰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全省网上零售额增长19% 本地消费市场表现亮眼丨全力以赴拼经济
  • 下一篇:央媒观豫丨央视《焦点访谈》关注河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当文化遇见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