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热点>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时间:2022-12-02 20:13:55|来源:大河网|点击量:7834

 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我国提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为继“夏商周断代工程”后,又一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河南起步,中华文明探源从河南开始。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近8亿元,重点支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以及仰韶村、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11月4日起,大河网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文物局推出《追寻文明的足迹》系列报道,一起走进厚重河南。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大河网记者 莫韶华

雪花纷飞北国风光,千里黄河长天一色。小雪已过,时至初冬,郑州黄河岸边从醉美金色变身白色美景,蔓延开去,往南7公里到中州大道与连霍高速交叉口东南隅,沉睡几年前的大河村遗址历经沧海桑田,和5000年前先民仰望同一片天空,守护着那“星空下的美丽村落”。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人地相契 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北临黄河、西靠嵩山,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优越的地理条件与生态资源,造就了一个适宜史前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大河先民们傍河而生、拥岗而居,凭借卓越的生存智慧,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大河村遗址是黄河干流一处距今6800年至3500年、历时3300余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直至夏、商文化遗存,见证了其间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该遗址拥有华夏民族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仰韶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是黄河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

据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遗址内发现了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而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上的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文星象图案,则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天下第一屋”部分墙体犹在 5000年前先民已住“三室一厅”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内迄今仍保留着一方探坑。在灰坑、墓穴、窖穴之间,5000年前的地基依然可见,被称为“天下第一房”的F1-4仰韶文化房,依然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墙壁。

“几千年前的先民已经住上50平方米、带套间的‘三室一厅’了。以木为骨,以草为筋,拌泥砌筑建成后,用火内外煅烧整个房屋,像烧制陶器一样,用‘木骨整塑陶房’建筑工艺造出来的房屋很结实。”胡继忠告诉记者,这种房屋墙体中空,形成夹层,房屋冬暖夏凉。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仰韶文化早期,大河村先民已告别野栖穴居的蛮荒时代,迁至平原过着定居生活。从早期的小型村落,逐步形成一个包含环壕、城墙、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区的大型聚落遗址,外部防御坚固、内部分区明确,已具备早期城址特征。而其居住的房屋,也从半地穴式走向地面建筑,“木骨整塑”的房屋结构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制,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花鸟虫鱼纹、天文星象纹 仰望星空看先民智慧

斗转星移,大河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从采集、渔猎逐渐发展到以粟、黍旱作农业为主,并伴有稻作农业和渔猎采集的混合生业。制石、制骨、制陶、制玉等手工业取得长足进步。这种混合的生业模式,增强了史前先民应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和聚落的稳定性,成就了仰韶晚期大河村文化的辉煌灿烂。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这点从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白衣彩陶盆可以看出,修复后的彩陶盆,高15.7厘米,口径45.7厘米,通体施白釉。根据介绍,口径如此之大的陶盆,在史前发掘领域,特别是对仰韶时期的器物来说相当罕见。

它的口沿处有8组直线纹组成的对称图案,以及腹部4组由方格纹和圆点纹组成的彩陶图案,相互对称,十分匀称。

由此可见,当时的大河村先民在绘制陶器的时候,已经有了对称和均分的概念。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而另一件出土的文物白衣彩陶钵,身上纹路能看到外围有十二个太阳,内圈太阳的外围是24处连缀成圈的三角形,象征着太阳的光芒。虽然不能由此断定是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但是根据推测,这很可能表明着日、月、年等较为原始的时间观念。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通过花鸟虫鱼纹、天文星象纹,还有其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纹路,比如六角形、睫毛、网、篦等,可以窥探大河村人当时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所以,大河村又被称为“星空下的村落”,这些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等,是大河村先民观察和利用天文知识的体现。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如火如荼 力争2023年完成

保护文物资源,讲好黄河故事。2020年郑州市启动建设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总占地2400亩,涵盖了遗址分布范围、环境风貌区及整个保护区划,总投资约16亿元。项目按“一核(大河村遗址本体核心保护展示区)”、“两节点(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中原考古研究展示中心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三片区(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和互动休闲体验区)”进行布局。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遗址核心区本体保护展示工程、中国仰韶文化博物馆及陈展工程、环境整治及园林景观工程和互动休闲体验区工程。

据了解,目前公园园林景观已基本完成,新建的仰韶文化博物馆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遗址核心区保护展示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力争2023年上半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评论

推荐阅读

“全国交通安全日”来啦!这些知识点你要知道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票税信息还能“牵线搭桥”?河南省税务系统多方采集企业需求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郑州市惠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调整部分区域风险等级的通告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2022年度三农人物候选人推介丨黄久生:七百位老人一个儿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河南省举办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爱心助残分外暖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有序复苏 “港”再启航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限期解决大班额、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河南八项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附图解)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郑州高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调整部分区域风险等级的通告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农民就近再上班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帮卖菜、修路、接送学生,一组图带你感受河南多地暖心瞬间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疾控专家再次提醒:60岁以上老人宜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启动 在多方面不同于个人养老金

追寻文明的足迹⑤︱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大河村遗址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88-282471-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黄晨辉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强国热词连连看丨推动法治河南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从法治中国看法治河南建设
  • 下一篇:省委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