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融媒宣传下载
您当前所在位置:驻马店广视网>活动> 正文

分 享 至 手 机

请记住河南农村这些画面,因为你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时间:2016-05-16 13:21:13|来源:网络|点击量:31466

5月12日,河南说河南(ID:henan-henan)特约摄影师李当斌老师为我们发来一组图片,他在邮件中称,从生我养我的农村出来求学、工作己四十多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思念愈加强烈,特别是对过去的生活、劳做方式和物件非常怀念。

李当斌老师说,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好多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有的正在逐渐消退,有的已经绝迹。为了留住这些记忆,退休后,他经常驱车乡村去追寻挖掘儿时的场景,拍摄了不少照片,想通过这些方式希望能留住历史,留住记忆。

河南说河南(ID:henan-henan)今日把李当斌老师发来的26张图片刊发出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画面,哪些你最熟悉,哪些你曾经经历过。

1、手工做的布鞋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村人基本穿的都是手工做的土布鞋,除了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下雨时穿买的胶鞋外,绝大多数人下雨天穿的也是手工做的布鞋。

现在农村除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个别人穿手工布鞋外,年轻人没人喜欢穿手工布鞋了。会做布鞋的也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给自已或家里有人结婚时象征性做几双布鞋。估计做手工鞋的手艺很快就会失传。

2、犁地

过去农村耕地主要靠牲口拉着手扶犁来耕地,这犁地可是个技术活。一要通过拉缰绳和口令让牲口一直沿着犁沟走直;二要握稳犁把,不能让犁上下起伏、左右摇摆,这样犁的又深又不留白地。

以前,在生产队犁地的好把式也仅仅几个人,每晌犁完地后当时就要耙地,就是人站在牲口拉着带耙钉的长方形耙上,将大土圪垃耙小,把地耙平整,这才算完工。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普及,现在犁地基本上都用大小型机械,很少用牲口犁地了,仅在深山区很小的地块用牲口犁地。

3、摇耧播种

在过去种小麦和谷子时都是用牲口拉着耧播种。耧是由漏斗、带铁尖三个空心腿、耧锤组成。开始播种时,将麦种或谷种倒进上面的漏斗里,漏斗底部有个可抽动控制大小的洞,摇耧人摇动扶手使麦种通过漏斗漏下去,再经过摆动的楼锤将种子均匀地分到三个空心腿里埋进地里。

摇耧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话,关键在摇时用力大小要掌握好。好把式播的种子深浅、稠稀均匀合适,这样省麦种。不会摇的人播种的麦子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土都盖不住种子,摇的不均称,还浪费种子。刚分产到户时,不少家还要专门请摇楼的把式给他们摇耧,现在都是用专门播种机播种,已很少见这种耧来播种了。

4、牲口脖子上的套圈和拉车

牲口套圈,就是驴、马、骡子在拉车、拉磨、犁地时套在脖子上的物件,前边再绑上夹板,以便保护牲口肩不被磨伤。牲口套圈是皮子做成的,里面装的是棕。现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农用三轮车来拉东西,所以牲口套圈已成了古物,几乎见不到了。

5、人工割麦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夏天收麦时都是人工用镰刀割麦。人工割麦效率低而费力,一个好割家一天也仅能割一亩多地,还累得腰疼背酸。

笔者有亲身体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每年麦收时节都要回老家帮家人收麦,回来累得十几天都缓不过来劲。现在都是用收割机割麦,几乎很少见到人工割麦了。

6、牲口拉碌头打麦

碌头,也叫碌碡,豫西地区叫碌石滚,笨重的石质农具。过去碾麦时主要是牲口拉着碌头碾压,先将麦子在场里腾开晒干,到下午时用牲口拉着石碌头碾压。这也是个技术活,赶着牲口围着麦场转圈,要一边放一边收,茬口也得接压好,否则碾压的不均习。

碾压好后起场,将压好的麦秸腾出来,然后将麦子堆成一堆,就开始扬场。扬场就是乘着风向把麦子扔上天空,让它散开成一长条,落下时麦子和麦糠自然分开,还有一个人拿着扫把轻轻地在落下的麦籽上扫,将麦余子和麦子分开。

在一个村里扬场的好把式没有几个人,好把式风很小,甚至无风也能将麦子扬出来,现在,再见不到这种场景了。

7、玉谷叶编织成的草墩(草垫)

过去农村人将玉米包皮叶晒干后编成草撇(草垫)当家里的小凳子用。玉米叶编成能坐的垫子分二种,一种薄的叫草撇,一种厚的叫草墩。草撇放在石头或地上坐,以防凉或潮湿,草墩可以当作凳子直接坐。现在家家都有高档沙发,椅子,用玉谷叶编织的坐垫早已经不见了。

8、既将消失的窑洞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汉族劳动人民的象征。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盖不起房子,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

窑洞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日趋富裕,家家基本都盖起砖瓦房,有的还盖了二层楼。现在住在老窑洞里只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老人了,他们住惯了窑洞,不愿随儿搬进新房。随着这代人的慢慢离世,他们居住的窑洞也将逐渐废弃。

9、旱烟袋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吸烟的人吸的都是自制的旱烟袋。旱烟袋由烟嘴、烟锅、烟杆和装烟叶袋子组成。烟嘴有玉石做的,也有铜或木质做的,烟锅一般是用铜或铁做的。烟叶是从集市上买没加工好的或自家种的,晒干后用手揉碎加少量油再晒干,就可以抽了。

现在农村除个别七、八十岁老人吸旱烟袋外,已无人用旱烟袋了,可以说再过几年,旱烟袋就绝迹了,成为历史的记忆。

10、纺车和织布机

以前农村人穿的都是土布做的衣服,很少有人穿买的洋布(中国在十八世纪前没有纺沙织布厂,布匹都是进口的,所以人们习惯叫洋布)。做土布首先要在纺车将棉花纺成线,然后经过拐、缠、浆、等多道工序,才上到织布机上织成白布和各种花布,做衣服、被面、被内、床单用。

过去几乎家家都有纺车和织布机,现在人们已不穿土布衣服了,所以纺车和织布机就派不上用场,这些东西也难以见到。

11、缝纫机

缝纫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是农村人结婚时女方给男方要的三大件之一: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由此可见,缝纫机在当时对于农村妇女来说的重要性。

那个年代农村人穿的衣服主要靠手工做,如果家里没有个缝纫机,用手工针线缝制费时费力。现在农村人买衣服都去商场、网上买现成的,缝纫机基本上不用了,年轻妇女也不会用缝纫机做衣服了。

12、消失的铡刀

铡刀,在过去是农村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喂牲口和沤粪的草、玉谷杆、麦秸都是用它来锄碎。铡东西最关键的是擩东西的人,他要把草捋顺,每次擩到锄刀下的草的要尽量短,而且每次长短要一致,这样铡出来饲料才会碎而均匀,还要注意安全不能铡到手。现在有了粉碎机,铡刀仅在深山人户少的地方还能见到。

13、风箱

风箱在过去是农村人做饭必不少的工具,家家户户灶房里都有用砖砌成的锅灶,旁边放着一个风箱。锅里填好水以后,点燃柴禾放进锅灶口里面,右手拉风箱,左手添柴火,拉风箱的声音颇好听,“呱哒哒,呱哒哒”地很有节奏。现代农村已几乎不怎么用了,都开始用煤气灶、电磁炉等,风箱早已淘汰,用风箱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14、装麦秸和树叶用的揽撮(特大框子)

揽撮(特大框)很大,是一般框的几倍大小。在过去主要是用来装麦秸、谷糠、树叶较轻的东西,现在在农村已很少见这种揽撮了。

15、吹粮食用的吹风车

吹风车,过去在农村主要是用来将各种粮食吹干净的农具。风车由上面漏斗、手摇风车轮和粮食出口、杂物出口组成。一个人将粮食从上面漏斗均习倒下,一个人摇动风轮,靠风力将粮食和杂物分开。这种工具在农村几十年前就不用了……

看完李当斌老师拍摄的这组图片和配文,河南老乡,你们有没有想说的?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http://www.zmdtvw.cn/showinfo-184-36869-0.html,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 责任编辑 / 刘钊

  •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 终审 / 平筠
  • 上一篇:“天中最美母亲”李玉花五十三年的至纯至孝大爱感天动地
  • 下一篇:驿城区刘庄村10亩桃子成熟摘不完 市民采摘1斤1元